探索 CSA 搶先報[1]:布拉姆的進擊
今年的「探索 CSA」有一個新目標,就是向台灣深耕已久的 CSA 農場、小農直銷站、農夫市集請益,尋找更多讓生產者與消費者更進一步「關懷、互助、分享、連結」的線索。今年協會聯繫了六個單位進行專訪,這一系列文章是我們的專訪稿件。
從《齊民要素》得到啟發,布拉姆田莊的華麗轉身,讓農業與其他產業跨界結合,從供應菜箱到食農、餐廳、觀光,透過農場參訪,實踐環境教育,成就另類 CSA 出路-「社區支持型農業,共創有機食物的美好關係」,農業的生產與消費是互相支持的關係,不是被動的支持系統。
在 Covid-19 疫情下,改變了消費模式,小農們除了要會生產,也需略懂簡易農產加工、料理,再結合餐飲,讓農夫能以自己提供的食材在料理中展現特色。同時,成立協力網絡,籌組基金會,串聯消費者、生產者,與周邊的專業職人,一起共好,讓農業脫離悲情而好玩又有深度,彷彿窺見他未來的 CSA 樣貌~生產、餐飲、教育、觀光、冷鏈等的聯盟。
名稱的由來
探索 CSA 研討會~從農民直銷站到平台合作主義
- 舉辦日期:2022-07-16 09:00~17:30
- 地點:新竹市東門國小教師研習中心 1 F(地址:新竹市民族路 33 號)
- 線上報名:報名表
- 參加線上同步課程:(近期公布連結)
- 【聯絡方式】
Email: csa20161205@gmail.com
手機: 0918100208(王先生)
※ 報名截止日期為 7/13。
布拉姆田莊,原以為跟古典音樂知名的德國作曲家 Brahms 有關,殊不知是取名自美國名著《小婦人(Little Women)》主人翁馬奇一家(The Marches)住的莊園名,原文為 Plumfield,希望如小婦人一樣設立一個社區的閱讀種子書院(李,2014論文)關心布拉姆近期故事,可追蹤其 FB 粉絲頁)。
布拉姆田莊雖然主力已不在生產端、原本新社租賃的田野不復在,最早飼養的馬兒還寄養在朋友馬場,就如 Andy 林建安老師對永續農業的熱情依然不減、鼓勵小農行有餘力飼養一些家畜(簡單來說,四隻腳與兩隻腳的消化系統不一樣,同樣是四隻腳的牛或馬,也不一樣。這都是他在布拉姆及《齊民要術》的學習心得)增加自己做堆肥的多樣性(或甚至從海裡拿回一些資材回歸土地),就像以前的農夫因為交通不便、以菜換肉趕集麻煩,農、牧、漁都要會(現在受限法規,僅於原民部落可以宰殺牲畜),亦可生產一些食物還給土地養份的動物們,在各地複製出更多的布拉姆分身!
「有適合的條件,當然也想再重建布拉姆的原型」Andy 說。
參考資料
- 齊民要術(約西元544年所著),線上版
- 農桑輯要(西元1273年初版),線上版
- 李玲因 (2014)種友善大地的菜:台中新社布拉姆田莊民族誌。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- 蔡采綾 (2021)臺灣社區協力農業的發展與運作——以洄稻佳里、臺南鄰菜與臺中布拉姆田莊為例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