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模式理解」:修訂間差異
(→自然的模式) |
(→設計中的模式) |
||
第37行: | 第37行: | ||
== 設計中的模式 == | == 設計中的模式 == | ||
這個世界是由同一個模式下的一連串事件所組成。所有的事物都圍繞著模式而生。模式的應用有兩個面向: | |||
# 對於既有模式的覺察(以及他們如何運作); | |||
# 基地模式該如何組合,來達成特定的需求。 | |||
== 參考資料 == | == 參考資料 == | ||
<references/> | <references/> |
於 2023年9月28日 (四) 22:12 的修訂
提問
- 聽完導讀老師的簡報之後,請您分享一個您經驗中「模式學習」的例子。
- 您怎麼記憶一年當中什麼季節該種植什麼植物?
引言
雖然剖面圖和等高線圖可以用來描述景觀中的各種組成,但是他們難以刻劃一個區域的動態和活力。~「地圖不是疆土。」(Bateson, 1972)
- 在自然景觀中,每個元素都是一個大的整體、一個精緻且複雜的連結與能量流動網絡中的一部分。
- 主流文化喜愛解析、化約,往往通過廣泛收集個部分的數據,試圖去界定景觀。
- 傳統社會卻使用模式來有效的了解景觀與他們的互動~他們並不是在自己與環境之間做出區分,而是將他們看做相關的元素。因此,所有的傳統知識和科學多以圖案、模式的方式,如:雕刻、編織、石頭、土建築、紋身…記錄下來。
- 每種形式都伴隨著歌曲或故事來講述他的意思,而歌曲又以神聖的舞蹈加以強化,以保證故事的「權威」。重要的事件、歷史、英雄傳說、神話創造、祖先家譜、航海技術,還有循環現象,如:潮汐、天氣、星體週期、作物、野外採集與收穫的季節。
- 在部族社會中,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這些知識的精華,包括重要植物的名字和用途。
- 文字發明之後,模式化的知識備忘卻了,而現代系統完全靠字母和數字、符號、書本或者儲存的電子數據來運作。
- 模式化和節奏性強烈的知識讓人難忘,而符號性的知識則不容易記住。
- 我們可以剖析一棵樹,設法了解他的樹液流動、形狀、生長和擴展的規則,進而去了解適用於所有自然系統的基本模式。
什麼是模式?
簡單的說,一個模式往往包含三個元素(2004?,張系國):
- 情境(context):在社麼樣的生態環境、社會組織、技術背景、國際局勢、經費、人員…;
- 問題(problem):想要解決的明確問題是什麼?
- 解決方案(solution):在特定的情境背景底下,如何解決所面對的問題。
自然的模式
每個模式都有一個名稱、一個描述性條目和一些交叉引用,就像字典中的條目一樣。已記錄的模式應解釋為什麼該解決方案在模式的情境中(context)是好的。
您試著以樹木分叉結構為例,您可以試著說說,這個天然的模式。
設計中的模式
這個世界是由同一個模式下的一連串事件所組成。所有的事物都圍繞著模式而生。模式的應用有兩個面向:
- 對於既有模式的覺察(以及他們如何運作);
- 基地模式該如何組合,來達成特定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