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2025 第九屆堉璘貢獻獎申請」:修訂間差異

出自臺灣 CSA 協會
第21行: 第21行:
* 信箱:devote@yllhtef.org  
* 信箱:devote@yllhtef.org  


== (附件一) '''組織簡介''' ==
== 附件一'''組織簡介''' ==
幻象 CSA 農場位於新竹,源自 2015 年成立的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,由竹塹社區大學協助推動,透過**樸門永續設計(Permaculture)**課程,培養農村與都市間的連結,2016年成立協會。
幻象 CSA 農場位於新竹,源自 2015 年成立的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,由竹塹社區大學協助推動,透過樸門永續設計(Permaculture)課程,培養農村與都市間的連結,2016 12 月成立協會。


農場占地 5分半,致力於'''推廣社區協力農業(CSA)''',讓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承擔風險,促進小農經濟農場內設有涼亭教室,提供農業學習,並訓練專業人士投入農村發展,串聯城鄉資源。
農場占地 5 分半,致力於'''推廣社區協力農業(CSA)''',讓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承擔風險,促進小農經濟農場內設有涼亭教室,提供農業學習,並訓練專業人士投入農村發展,串聯城鄉資源。


未來將持續強化'''社區參與、廚餘循環、農村永續經營''',期望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態系統。   
未來將持續強化'''社區參與、廚餘循環、農村永續經營''',期望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態系統。   


== (附件二)'''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的緣由及現況說明''' ==
== 附件二'''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的緣由及現況說明''' ==
臺灣農業面臨農地流失、農民高齡化、食品安全問題與市場競爭壓力。
臺灣農業面臨農地流失、農民高齡化、食品安全問題與市場競爭壓力。


第71行: 第71行:
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www.csa.tw/wiki/index.php/  
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www.csa.tw/wiki/index.php/  


== '''(附件三發展事蹟''' ==
== '''附件三發展事蹟''' ==
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(TW.CSA)起源於 2015 年竹塹社區大學的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,並於 2016 年正式成立。協會致力於推動社區協力農業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, CSA),希望透過農民與消費者的長期合作,建立公平的農產品通路,並促進臺灣糧食安全與農業永續發展。
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(TW.CSA)起源於 2015 年竹塹社區大學的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,並於 2016 年正式成立。協會致力於推動社區協力農業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, CSA),希望透過農民與消費者的長期合作,建立公平的農產品通路,並促進臺灣糧食安全與農業永續發展。


第120行: 第120行:
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www.csa.tw/wiki/index.php/  
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www.csa.tw/wiki/index.php/  


== '''<big>(附件四) 解決問題的行動與累積成效</big>''' ==
== '''<big>附件四解決問題的行動與累積成效</big>''' ==
'''<big>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(TW.CSA)活動紀錄(2020-2024)</big>'''
'''<big>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(TW.CSA)活動紀錄(2020-2024)</big>'''


第349行: 第349行:
2023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youtu.be/MPexSgFMj50  
2023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youtu.be/MPexSgFMj50  


==  <big>(附件五'''運用計畫'''</big> ==
==  <big>附件五'''運用計畫'''</big> ==
{| class="wikitable"
{| class="wikitable"
|'''項目'''
|'''項目'''
第405行: 第405行:
'''人力費用:'''總規畫師薪資以外之工資發放以2025年元月1日基本工資190元/小時計算,全數人工成本加計後每年總支出應會超過100萬元'''。'''
'''人力費用:'''總規畫師薪資以外之工資發放以2025年元月1日基本工資190元/小時計算,全數人工成本加計後每年總支出應會超過100萬元'''。'''


== (附件六) '''申請計畫想解決緣由與現況說明''' ==
== 附件六'''申請計畫想解決緣由與現況說明''' ==
當前台灣農業面臨'''農村高齡化、糧食自給率低、農地閒置'''等問題,傳統小農難以與市場競爭,導致年輕世代不願投入農業。此外,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產地來源日益關注,但仍缺乏穩定的在地食材供應模式。
當前台灣農業面臨'''農村高齡化、糧食自給率低、農地閒置'''等問題,傳統小農難以與市場競爭,導致年輕世代不願投入農業。此外,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產地來源日益關注,但仍缺乏穩定的在地食材供應模式。


第421行: 第421行:
'''<big>我們誠摯希望透過此計畫獲得支持,讓 CSA 模式在台灣落地生根,建立消費者與農民互惠的農業生態系統!</big>'''
'''<big>我們誠摯希望透過此計畫獲得支持,讓 CSA 模式在台灣落地生根,建立消費者與農民互惠的農業生態系統!</big>'''


== (附件七)計'''畫想達成的目標、執行內容、作法及成效''' ==
== 附件七計'''畫想達成的目標、執行內容、作法及成效''' ==
*本計畫旨在建立 '''社區協力農場(CSA)''',透過 '''永續農業、生態保育與社區參與''',推動在地農業與健康飲食文化。
*本計畫旨在建立 '''社區協力農場(CSA)''',透過 '''永續農業、生態保育與社區參與''',推動在地農業與健康飲食文化。
*具體目標包括:  
*具體目標包括:  

於 2025年2月26日 (三) 15:19 的修訂

2025年 第九屆堉璘台灣奉獻獎說明網站。

我們要申請的類別是:【堉璘公益新秀獎】

至多 5 名得主,各獲頒獎金 300 萬元(含稅)。鼓勵 10 年(含)以下的公益新秀堅持理念、展現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與能力。

  • 獎金分三年度平均撥付,每年分別撥付【堉璘台灣奉獻獎】1000 萬元、【堉璘公益成就獎】300 萬元以及【堉璘公益新秀獎】100萬元,以陪伴並支持組織完成至少三年的獎金運用計畫。
  • 如遇特殊社會狀況,該年【堉璘公益成就獎】及【堉璘公益新秀獎】可能做適當調整。
  • 主辦單位將持續支持、陪伴得獎者落實行動方案,攜手共創公益永續、放大社會影響力。
重要時程
  • 1/2 徵件開始,線上報名自1/2 09:00 a.m.。
  • 3/15 徵件結束,報名表截止至3/15 11:59 p.m.。
  • 3~7月 遴選階段,由遴選委員會依遴選流程,進行初選、複選及決選。並將依需求實地訪視、或資料補充。
  • 10月 公告得獎者辦理典禮公開表揚得獎者。以上入選者、得獎者將由主辦單位主動通知。
聯絡人

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或 email 聯絡。

  • 聯絡電話:(02)2718-2358 #8512羅小姐 / #8103江小姐 / #7516潘小姐
  • 信箱:devote@yllhtef.org

(附件一)組織簡介

幻象 CSA 農場位於新竹,源自 2015 年成立的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,由竹塹社區大學協助推動,透過「樸門永續設計(Permaculture)」課程,培養農村與都市間的連結,2016 年 12 月成立協會。

農場占地 5 分半,致力於推廣社區協力農業(CSA),讓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承擔風險,促進小農經濟農場內設有涼亭教室,提供農業學習,並訓練專業人士投入農村發展,串聯城鄉資源。

未來將持續強化社區參與、廚餘循環、農村永續經營,期望打造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態系統。

(附件二)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的緣由及現況說明

臺灣農業面臨農地流失、農民高齡化、食品安全問題與市場競爭壓力。

臺灣農業的主要問題

1.農地流失與農業規模縮小:都市化導致農地減少。

2.農民高齡化與人力不足:農民平均年齡過高,年輕人因收入不穩定與勞動環境不佳而不願從農。

3.食品安全與進口依賴:臺灣高度依賴進口食品,本地農業競爭力不足。

4.小農市場競爭力低,銷售通路受限:大型農企與進口食品壓縮小農市場。

CSA 的解決方案

1.保護農地,促進小規模農業:

推動「CSA 合作農場」,讓小農共享農地。

2.吸引年輕人務農,解決人力短缺:

辦理「CSA 農場訓練」,讓年輕人學習農業技術。

透過「都市農業 CSA」,讓都市居民也能參與農業活動。

3.確保食品安全,減少進口依賴:

推動「菜箱 預購制」,讓消費者定期獲取本地農產品。

鼓勵學校與機關採購 CSA 農產品,提高本地食材使用率。

4.建立公平銷售通路,提升小農競爭力:

減少物流成本,提高小農收益。

舉辦「家庭日」,讓消費者直接體驗。

結論

本協會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,透過保護生態、吸引年輕人、確保食品安全與改善銷售通路,推動農業永續發展。未來若能強化 CSA 的推廣與政策支持,將有助於臺灣農業轉型與社區發展。

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www.csa.tw/wiki/index.php/

(附件三)發展事蹟

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(TW.CSA)起源於 2015 年竹塹社區大學的「社區糧倉工作小組」,並於 2016 年正式成立。協會致力於推動社區協力農業(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, CSA),希望透過農民與消費者的長期合作,建立公平的農產品通路,並促進臺灣糧食安全與農業永續發展。

協會宗旨與 CSA 核心理念

CSA 強調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承諾,讓消費者支持農場,農場則提供安全、永續的食物,雙方共同分擔風險。協會的目標包括:

1. 建立生態農業基地,培育生態農夫並提供支持;

2. 發展社區協力農業,讓食物生產者與消費者形成穩定合作關係;

3. 推廣永續農務方式,促進生態與農業發展的平衡。

發展歷程與重要專案

設立之初聘請農場主人,因開銷過巨未達預期效果,改以合作社型態經營

(1)2017:「幻象合作雞舍」專案

•2017 年,臺灣市場爆發芬普尼雞蛋污染事件,促使協會成員自建雞舍,確保食品安全,並嘗試社區合作養殖模式。

(2)2019:「幻象 CSA 合作農場」

•成立「幻象 CSA 合作農場」,實驗生產者與消費者長期承諾機制,驗證 CSA 模式在臺灣的可行性。

(3)2021:「Zoo Project」動物系統實驗計畫

•探索 CSA 在動物飼養與生態農業結合的可能性,計畫已於 2024 年結束。

(4)養蜂發展

•透過養蜂計畫,提升農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,並發展永續農業。

CSA 合作農場的功能

1.建立公平的農產品通路,減少中間商剝削,確保農民合理收益。

2.推動生態農業知識交流,讓小農與消費者共同學習與合作。

3.提供食農教育與社區共食機會,促進食物認識與烹飪技術交流。

4.建立農機具共享機制,減少設備成本,提高農業效率。

結論:

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透過各項專案,積極推動 CSA 模式,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互信關係,促進臺灣永續農業發展。未來,協會將持續推動更多社區參與,共同實現糧食安全與生態永續的願景。

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www.csa.tw/wiki/index.php/

(附件四)解決問題的行動與累積成效

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(TW.CSA)活動紀錄(2020-2024)

以下為 2020 年至 2024 年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及相關活動的時序整理:

日期 活動名稱 活動內容
2020-02-17 糧倉配菜說明會 介紹 CSA 配菜機制
2020-02-22 提交 109 年《建置青農在地生活支持系統》計畫 提案申請青農支持方案
2020-05-31 作物的四季韻律與種植講座 高泉堯老師授課
2020-08-29 - 10-15 非農地雜草計畫宣導課程 進行雜草管理教育
2020-09-20 宜蘭縣生活服務家促進協會參訪 交流社區農業經驗
2020-10-17 2020 探索 CSA 研討會 主題:生態系統服務與合作農場實踐
2020-12-07 2020 共識營 討論 CSA 發展方向
2021-03-28 幻象基地免電冷藏櫃完工 推動低能耗農業技術
2021-04-10 會員大會 討論協會營運與規劃
2021-10-22 - 10-31 非農地雜草計畫環境管理課程 進行 10 堂課的雜草管理教育
2021-12-11 探索 CSA 研討會 主題:再生農業
2022/01 田老師製作神仙太乙膏課程 幻象基地
2022/03 社大春季課程  星期一下午 農場實作課 幻象基地
2022/03 社大春季課程  星期六上午 樸門入門課 幻象基地
2022/03 第三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 幻象基地
2022/03 第三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幻象基地
2022/04 參訪紅土森林小宇宙 新北市林口區
2022/05 幻象米羅五星級生態便所啟用 幻象基地
2022/05 包粽慶端午 幻象基地
2022/06 都蘭好加宅基金會、夏靜漪、來紅姐來訪 幻象基地
2022/07 探索CSA研討會- 從農民直銷站到平台合作主義

  專題演講: 平台合作主義 (黃郁齡)

案例分享一:餐廳與配菜(育成蛋回家菜、日和教育基金會)

案例分享二: 多農場CSA與轉型(台南鄰菜與布拉姆農庄)

案例分享三: 農民直銷站大甲直売所、竹蜻蜓綠市集

  綜合座談

東門國小研習中心
202207 幻象好食平台開賣 line
2022/07 頒發PDC課程證書 幻象基地
2022/07-10 新雅里社區農村再生111年執行計畫

生態環境調查培力課程(7-8月)

青菜抵家啦,在CSA推廣活動課程(9-10月)

幻象基地
2022/08 非農地雜草計畫—開發雜草潛能三部曲 10 場次(8/1~8/6)

管理雜草、運用雜草、愛上雜草

頂埔市民活動中心、水源市民活動中心、南勢市民活動中心、金雅市民活動中心、士林市民活動中心、頂竹市民活動中心、虎林市民活動中心、牛埔市民活動中心、綠水市民活動中心。

各市民活動中心及幻象基地
2022/08 參訪千甲農場 千甲農場
2022/09 被森林餵養的孩子—食物森林工作坊(9/28、10/05) 幻象基地
2022/09 海線社大參訪 幻象基地
2022/10 食農教育-秘蜜 幻象基地
2022/10 樸門協會小旅行—參訪活動 幻象基地
2022/11 主婦聯盟-北北福祉委員會 CSA 參訪活動 幻象基地
2022/10~12 幻象基地新空間擴建工程 幻象基地
2022/12 合作小農-松生農場白蘿蔔工作坊 談文
2023-04-19 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會員討論與協會發展規劃
2023-04-20 食農教育–與蜜蜂的親密接觸 學習蜜蜂與生態關係
2023-07-27 食物森林新據點 推動食物森林概念與農場實踐
2023-09-22 挖土機開先鋒 農場新風貌 善用機具,整理農場環境
2023-11-08 2023年非農地雜草教育宣導 舊港基地作為第二座示範基地
2023-11-12 新竹市新雅里堆肥比賽 廚餘堆肥成果展示
2023-11-14 新雅里城市沃土成果展 展示城市土壤改良與生態農業成效
2024-04-13 第四屆第一次會員大會 討論協會未來發展方針
2024-05-18 2024 非農地雜草管理 宣導花絮 推動非農地雜草管理與環境教育
2024-07-06 2024 探索 CSA 研討會–實踐者聚會 聚焦 CSA 實踐經驗分享與發展方向

此表格涵蓋 CSA 研討會、農場建設、社區合作、食農教育、環境管理等活動,呈現協會近年來在推動

**永續農業與社區協力農業(CSA)**的努力與進展。

總結過去幾年的協會活動成效:

107年度開始的非農地雜草計畫迄今每年舉辦,獲得各界肯定。

CSA研討會舉辦多年,集合各地有志一同之士,齊聚一堂,共同研討,效果顯著。

推廣廚餘箱,遍布全國,進入台大校園、新竹新雅里各角落、大溪專案……等等。

幻象農場重視生態環境,成效卓著,深受好評,參觀團體絡繹不絕。

接受公視我們的島專訪。

目前週出菜箱20箱,每箱3斤菜。

以樸門永續設計為理念經營農場,培養出數十位PDC人才。

在社區大學招生,以幻象農場為場地,推廣樸門永續設計理念。

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: https://www.csa.tw/wiki/index.php/

仿生菜畦製作示範暨新竹幻象農場源流: https://youtu.be/9j4JgiDc5as

幻象基地水質改善暨環境再造計畫https://youtu.be/GuSEWe3WUVI?si=a9uWPgnfSUGrPCYm

2023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https://youtu.be/MPexSgFMj50

(附件五)運用計畫

項目 第一年(100 萬) 第二年(100 萬) 第三年(100 萬) 總計(300 萬)
農場總規畫師薪資 48 萬(4 萬/月) 48 萬(4 萬/月) 48 萬(4 萬/月) 144 萬
土地開發 30 萬(整地/設備) 20 萬(擴增設施/設備) 10 萬(維護) 60 萬
生產成本 10 萬(種苗/堆肥) 15 萬(擴大種植) 15 萬(維持生產) 40 萬
行銷與銷售 5 萬(招募 菜箱支持家庭) 5 萬(品牌行銷) 5 萬(拓展銷售) 15 萬
教育推廣 7 萬(食農教育/工作坊) 7 萬(學校合作) 7 萬(社區擴展) 21 萬
應變預備金 5 萬(天災/突發狀況/雜支) 5 萬 5 萬 15 萬
總計 100 萬 100 萬 100 萬 300 萬


土地開發:整地包含人力:割草、土地整平、澆水設備的建置、構築菜畦…等等,設備包含:搬運車、割草機…等等

人力費用:總規畫師薪資以外之工資發放以2025年元月1日基本工資190元/小時計算,全數人工成本加計後每年總支出應會超過100萬元

(附件六)申請計畫想解決緣由與現況說明

當前台灣農業面臨農村高齡化、糧食自給率低、農地閒置等問題,傳統小農難以與市場競爭,導致年輕世代不願投入農業。此外,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產地來源日益關注,但仍缺乏穩定的在地食材供應模式。

為解決這些問題,本計畫擬透過社區協力農場(CSA,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)模式,建立一個可持續經營的農業系統。CSA 讓消費者直接支持農場運作,確保農民有穩定收入,同時提供消費者無毒、安全、在地直送的食材

目前,幻象農場已開始 CSA 先導計畫,但受限於耕作面積不足、人力短缺、設備老舊等問題,產量無法穩定,難以擴大影響力。此外,農業廢棄物與家庭廚餘處理問題仍未解決,需要更完善的資源回收與有機循環機制。


計畫解決方案

本計畫將透過三年期發展,擴大耕作面積至全區每週供應 50 份菜箱,並同時推動社區廚餘回收、食農教育、食物森林建置等措施,以提升農場永續經營能力。

計畫執行後,預期可提升本地農業經濟、增加年輕人投入農業的誘因,並透過環保措施減少廢棄物污染,提升社區永續發展能力

我們誠摯希望透過此計畫獲得支持,讓 CSA 模式在台灣落地生根,建立消費者與農民互惠的農業生態系統!

(附件七)計畫想達成的目標、執行內容、作法及成效

  • 本計畫旨在建立 社區協力農場(CSA),透過 永續農業、生態保育與社區參與,推動在地農業與健康飲食文化。
  • 具體目標包括:
  • 1.擴大生產規模:逐步擴增耕作面積,提高農場產出,提供菜箱 50份/週
  • 2.推廣廚餘箱計畫:每月 推廣 1 個里,促進社區廚餘回收與有機循環。
  • 3. 編撰食農教育教材,推廣至 新竹市各國小,培養下一代食農素養。
  • 4. 建構可持續性食物森林,提供示範與教育基地。
  • 5. 提升農場收益,促進年輕勞動力投入,確保農業發展永續經營。


計畫執行內容

1. 社區協力農場建置

第一年:建立 500 坪 農地,目標 每週 20-30 份菜箱

第二年:擴展至 1000 坪,提高產量,每週 30-40 份菜箱

第三年:達成 1500 坪,提供穩定 50 份菜箱/週

方法

聘請 樸門永續設計專家陳建泰 擔任總規劃師。

組建擁PDC證照團隊,提升種植技術。

1.與社區大學合作,輔導有意願農場轉型為 CSA 農場。

2. 廚餘箱計畫 目標:3 年內推廣至 36 個里,提高家庭有機廢棄物回收率。

方法:利用 二手無毒板材 製作低成本廚餘箱。 透過 半年六 場工作坊,協助社區(里鄰)建立廚餘堆肥

機制。鼓勵外縣市合作,擴大影響力。

3. 食農教育推廣 目標:編撰教材並推廣至各國小,建立食農意識。

方法:編寫適合不同年級的 食農教育手冊,提供教師指導教材。

與學校合作,辦理體驗課程,深化學生的農業認識。

4. 建構可持續性食物森林 目標:擴建 示範性食物森林,成為訓練基地。

方法擴大栽種面積,種植多樣化果樹與可食植物。在 農場課程 中納入 樸門永續設計,推動農業生

態化。

5. 提升農場收益,促進青年就業 目標:透過多元經營模式,吸引年輕人投入農業。 方法

設立 農產加工與直銷,提高 CSA 農場的市場價值。 發展 農場體驗活動,創造額外收入來源。

計畫成效分析

1. 直接效益

短期(第一年)

建立 500 坪農地,成功供應 20-30 份菜箱/週。

與 5 所國小建立合作關係,推動食農教育。

廚餘箱計畫在 12 個里 落地執行。

中期(第二年)

農場擴增至 1000 坪,菜箱供應增至 30-40 份/週。

推動 CSA 教育,會員穩定增加。

廚餘箱累積 24 個里,社區環保意識提升。

長期(第三年)

達成 1500 坪農場,穩定提供 50 份菜箱/週

建立 可持續經營模式,農場收入足夠支持 1 名全職農場主人。

廚餘箱普及至 36 個里,形成完整生態循環系統。

2. 社會影響力 環保效益

提高 有機廚餘回收率,減少垃圾掩埋污染。透過 友善農法,降低化學農藥與肥料使用,改善土壤品質。 教育價值:培養學童與社區居民 食農意識,促進 產地到餐桌 的概念。 農業永續性:農場收益模式可持續發展,吸引年輕人投入,帶動地方農業活化。

結論 本計畫結合 社區協力農場(CSA)、食農教育與生態永續,不僅能提升農業生產效能,還能促進社區參與與環境保護。透過 3 年的穩定發展,我們將打造 自給自足的永續農場,並推動 循環經濟與社會影響力,達成長遠發展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