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第九屆堉璘貢獻獎申請
2025年 第九屆堉璘台灣奉獻獎說明網站。
我們要申請的類別是:【堉璘公益新秀獎】
至多 5 名得主,各獲頒獎金 300 萬元(含稅)。鼓勵 10 年(含)以下的公益新秀堅持理念、展現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與能力。
- 獎金分三年度平均撥付,每年分別撥付【堉璘台灣奉獻獎】1000 萬元、【堉璘公益成就獎】300 萬元以及【堉璘公益新秀獎】100萬元,以陪伴並支持組織完成至少三年的獎金運用計畫。
- 如遇特殊社會狀況,該年【堉璘公益成就獎】及【堉璘公益新秀獎】可能做適當調整。
- 主辦單位將持續支持、陪伴得獎者落實行動方案,攜手共創公益永續、放大社會影響力。
- 重要時程
- 1/2 徵件開始,線上報名自1/2 09:00 a.m.。
- 3/15 徵件結束,報名表截止至3/15 11:59 p.m.。
- 3~7月 遴選階段,由遴選委員會依遴選流程,進行初選、複選及決選。並將依需求實地訪視、或資料補充。
- 10月 公告得獎者辦理典禮公開表揚得獎者。以上入選者、得獎者將由主辦單位主動通知。
- 聯絡人
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來電或 email 聯絡。
- 聯絡電話:(02)2718-2358 #8512羅小姐 / #8103江小姐 / #7516潘小姐
- 信箱:devote@yllhtef.org
(附件五) 運用計畫
項目 | 第一年(100 萬) | 第二年(100 萬) | 第三年(100 萬) | 總計(300 萬) |
農場總規畫師薪資 | 48 萬(4 萬/月) | 48 萬(4 萬/月) | 48 萬(4 萬/月) | 144 萬 |
土地開發 | 30 萬(整地/設備) | 20 萬(擴增設施/設備) | 10 萬(維護) | 60 萬 |
生產成本 | 10 萬(種苗/堆肥) | 15 萬(擴大種植) | 15 萬(維持生產) | 40 萬 |
行銷與銷售 | 5 萬(招募 菜箱支持家庭) | 5 萬(品牌行銷) | 5 萬(拓展銷售) | 15 萬 |
教育推廣 | 7 萬(食農教育/工作坊) | 7 萬(學校合作) | 7 萬(社區擴展) | 21 萬 |
應變預備金 | 5 萬(天災/突發狀況/雜支) | 5 萬 | 5 萬 | 15 萬 |
總計 | 100 萬 | 100 萬 | 100 萬 | 300 萬 |
土地開發:整地包含人力:割草、土地整平、澆水設備的建置、構築菜畦…等等,設備包含:搬運車、割草機…等等
人力費用:總規畫師薪資以外之工資發放以2025年元月1日基本工資190元/小時計算,全數人工成本加計後每年總支出應會超過100萬元。
(附件六)
申請計畫想解決緣由與現況說明
當前台灣農業面臨農村高齡化、糧食自給率低、農地閒置等問題,傳統小農難以與市場競爭,導致年輕世代不願投入農業。此外,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產地來源日益關注,但仍缺乏穩定的在地食材供應模式。
為解決這些問題,本計畫擬透過社區協力農場(CSA,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)模式,建立一個可持續經營的農業系統。CSA 讓消費者直接支持農場運作,確保農民有穩定收入,同時提供消費者無毒、安全、在地直送的食材。
目前,幻象農場已開始 CSA 先導計畫,但受限於耕作面積不足、人力短缺、設備老舊等問題,產量無法穩定,難以擴大影響力。此外,農業廢棄物與家庭廚餘處理問題仍未解決,需要更完善的資源回收與有機循環機制。
計畫解決方案
本計畫將透過三年期發展,擴大耕作面積至全區每週供應 50 份菜箱,並同時推動社區廚餘回收、食農教育、食物森林建置等措施,以提升農場永續經營能力。
計畫執行後,預期可提升本地農業經濟、增加年輕人投入農業的誘因,並透過環保措施減少廢棄物污染,提升社區永續發展能力。
我們誠摯希望透過此計畫獲得支持,讓 CSA 模式在台灣落地生根,建立消費者與農民互惠的農業生態系統!
(附件七)計畫想達成的目標、執行內容、作法及成效
- 本計畫旨在建立 社區協力農場(CSA),透過 永續農業、生態保育與社區參與,推動在地農業與健康飲食文化。具體目標包括: 1. 擴大生產規模:逐步擴增耕作面積,提高農場產出,提供菜箱 50份/週。 2. 推廣廚餘箱計畫:每月 推廣 1 個里,促進社區廚餘回收與有機循環。 3. 編撰食農教育教材,推廣至 新竹市各國小,培養下一代食農素養。 4. 建構可持續性食物森林,提供示範與教育基地。 5. 提升農場收益,促進年輕勞動力投入,確保農業發展永續經營。
計畫執行內容 1. 社區協力農場建置 第一年:建立 500 坪 農地,目標 每週 20-30 份菜箱。 第二年:擴展至 1000 坪,提高產量,每週 30-40 份菜箱。 第三年:達成 1500 坪,提供穩定 50 份菜箱/週。 方法:- 聘請 樸門永續設計專家陳建泰 擔任總規劃師。
- 組建擁PDC證照團隊,提升種植技術。
- 與社區大學合作,輔導有意願農場轉型為 CSA 農場。 2. 廚餘箱計畫 目標:3 年內推廣至 36 個里,提高家庭有機廢棄物回收率。 方法:
- 利用 二手無毒板材 製作低成本廚餘箱。
- 透過 半年六 場工作坊,協助社區(里鄰)建立廚餘堆肥機制。
- 鼓勵外縣市合作,擴大影響力。 3. 食農教育推廣 目標:編撰教材並推廣至各國小,建立食農意識。 方法:
- 編寫適合不同年級的 食農教育手冊,提供教師指導教材。
- 與學校合作,辦理體驗課程,深化學生的農業認識。 4. 建構可持續性食物森林 目標:擴建 示範性食物森林,成為訓練基地。 方法:
- 擴大栽種面積,種植多樣化果樹與可食植物。
- 在 農場課程 中納入 樸門永續設計,推動農業生態化。 5. 提升農場收益,促進青年就業 目標:透過多元經營模式,吸引年輕人投入農業。 方法:
- 設立 農產加工與直銷,提高 CSA 農場的市場價值。
- 發展 農場體驗活動,創造額外收入來源。
計畫成效分析 1. 直接效益 短期(第一年): - 建立 500 坪農地,成功供應 20-30 份菜箱/週。
- 與 5 所國小建立合作關係,推動食農教育。
- 廚餘箱計畫在 12 個里 落地執行。 中期(第二年):
- 農場擴增至 1000 坪,菜箱供應增至 30-40 份/週。
- 推動 CSA 教育,會員穩定增加。
- 廚餘箱累積 24 個里,社區環保意識提升。 長期(第三年):
- 達成 1500 坪農場,穩定提供 50 份菜箱/週。
- 建立 可持續經營模式,農場收入足夠支持 1 名全職農場主人。
- 廚餘箱普及至 36 個里,形成完整生態循環系統。 2. 社會影響力 環保效益:
- 提高 有機廚餘回收率,減少垃圾掩埋污染。
- 透過 友善農法,降低化學農藥與肥料使用,改善土壤品質。 教育價值:
- 培養學童與社區居民 食農意識,促進 產地到餐桌 的概念。 農業永續性:
- 農場收益模式可持續發展,吸引年輕人投入,帶動地方農業活化。
結論 本計畫結合 社區協力農場(CSA)、食農教育與生態永續,不僅能提升農業生產效能,還能促進社區參與與環境保護。透過 3 年的穩定發展,我們將打造 自給自足的永續農場,並推動 循環經濟與社會影響力,達成長遠發展目標。